2015-03-27
【未名星·学生年度人物风采】争做新时代的全能医生——记2014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徐奔
来源: 教育宣传办公室
徐奔,男,汉族,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博士生。他主攻肾脏肿瘤,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SCI文章9篇,实现了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建所以来腹腔镜领域SCI文章的零的突破。徐奔还囊括了学院外科研究生各项临床能力考试、考核的全部第一名,先后获得教育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利用电视节目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普及医学知识、沟通医患关系,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手艺精湛的青年临床医师、冉冉升起的学术科研新星、专业热情的公众健康之友,徐奔好像是一个发光的多面体,拥有很多个侧面,而每个侧面发出的光又足够耀眼。当前,徐奔正在昂首阔步地迈向自己的理想——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全能医生。
理想与标准——向着好医生的方向执着前行
大学时代的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距离我的理想还有多远?然后,或者昂首阔步地向理想进发,或者因与理想南辕北辙而黯然神伤,还有少数的人一直没有答案而陷入混乱和迷失。然而,对徐奔而言,他早已踏上了通向理想的“高速铁路”。他的所有成绩和工作无一不在勾画其理想的轮廓——成为一名在科研论文、临床工作、医学科普、社会工作等各方面样样出色的高素质、全面化的全能医生,一个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什么样的医生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好医生?”在徐奔看来,一位好医生的要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首先,必须要有医德,作为一名好医生,必须要对患者本着尊重体贴、关心体谅的态度,切实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从心里对患者不幸患病充满同情心,无论从言语还是行动上都给予患者足够的温暖与重视;其次,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做基础,归根结底,医生是要为患者治病的,空有态度没有知识的医生无法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所以医生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巩固和学习;第三,一位好医生应该有胸怀天下的气概,包括利用医学研究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利用医学科普增加人民群众对疾病相关常识的了解等等。
徐奔常说,为患者提供救治与帮助的过程中所收获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带来的,因为医生接触的是患者人生的根本——生命。大学对于徐奔而言,不是一所单纯的学校,而更像是一个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我希望从北大收获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收获一种历练经验,那就是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获得一些宝贵的人生阅历及青春回忆,毕竟知识与技能走出校门可以有大把时间来获得,但很多属于年轻人、属于大学生应该有的生活却是远离校园后再也无法拥有的。”徐奔将其在大学中的所得概括为三点:一是意识到人在逆境中才更懂得珍惜,才会绝地反击,迸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总在顺境中生长很容易让人不思进取;二是并非自身能力越优秀越能得到周围人的赏识,如何将自己的优秀分享给他人,从而带动更多人的成长与进步才是最重要的;三是一个人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专业知识或本职工作,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突破点与亮点才能在精英众多的团队中脱颖而出。或许,这就是徐奔的大学生活异常精彩的原因。
对于驾车行驶在人生道路上的我们,知道目的地的方向极为重要,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到目的地的距离同样重要。因此,我们不断地评价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在一次次的停车和出发中修正方向。讲到评价,徐奔对于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知道,这收获是靠他自己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不断拼搏而获得的。这个过程中徐奔忍受的痛苦与承受的压力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但倘若没有一如既往的坚持与不服输的斗志,他很难将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转化为最后的回报。同时,徐奔还表示,“满意并不意味着自满,并不意味着懈怠,我觉得自己目前还有很大的拼搏动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临床科研相互促进,勤于钻研水到渠成
对于一名医学生而言,临床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科研的积累好像是人的两只手,缺一不可。但是,如同两只手不能完全重合一般,临床和科研又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处于互相竞争的状态。对于这个问题,徐奔认为,研究生学业阶段是科研灵感集中迸发的最佳时期,对于一名临床医生来说,做科研其实做的不是瓶瓶罐罐的基础科研,而是结合工作实际的临床科研。从这一点来说,临床、科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临床技能过硬的大夫做起临床研究来,同样可以搞得有声有色。他说,面对患者要时刻保持敬畏心理,要懂得体谅理解与关怀患者,患者其实是帮助自己获得知识、增长技能的“老师”,不少科研上的突破都是与临床医疗过程密切相关的。
徐奔在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习期间共发表SCI论文近十篇,这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数量,这背后凝聚的是他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徐奔回忆说,在2012年1月,他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就是发表一篇SCI文章,结果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罕见的病例,并开展了深入研究和相关报告撰写工作,最终他比较幸运地第一次投稿SCI期刊便顺利命中,成为当时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研究生中第一位在SCI期刊中发表文章的学生。随后,他很快设立了第二个目标,争取发表一篇SCI论著类文章,这要比病例报告困难的多。徐奔给自己设立了每日的科研工作计划,包括每天需要完成多少篇文献的阅读、完成多少经典例句的抄写、完成多少病例的总结等等。大概坚持了半年左右,徐奔的第一篇SCI论著类文章也在首次投稿时命中了。此后,他把论文写作当成爱好和习惯,遇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临床课题,都会主动看书及查阅文献,开展深入地科研攻关。五年来,他先后完成了13篇英文文章,其中9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SCI期刊,两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在SCI期刊,另有2篇正在外审中。徐奔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或是科研工作者,不要一上来就想自己要发10篇或20篇SCI文章,这种目标过大、过泛,对自己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而正确的做法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去做,从每天一点一滴地。
参与医学科普服务社会要“一站到底”
在很多发达国家,医生享有很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医生之所以受人尊敬,其原因是医生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在中国,每一个医学专业的同学在步入医学院大门的时候也都要大声读出医学生誓言。徐奔认为,对于医生而言,社会责任如影随形。医生的责任不仅包括对患者的责任,更包括对于社会公众的教育和科普、努力维护医患关系的责任。面对大众,医生要努力纠正大众对医疗工作及医务人员的认知误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多发布医患和谐的正能量消息。
徐奔最开始涉足微博的时间是在2013年6月,当时他参加了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录制,节目中他以“第一医科生”身份出场,向公众展示了医学生的形象。节目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那时候我主要玩一些比如人人网之类的社交网站,当时就有很多朋友通过网络向我咨询医学问题。我发现,原来大家对很多医疗常识缺少必要的了解,于是我决心涉足微博等公众媒体,投身医学知识普及工作。”徐奔对开启科普之路仍然记忆犹新。通过微博进行科普的一段时间后,徐奔愈加发现大家医学科普的迫切性,他全力打造特色医疗科普品牌,连续推出《泌尿外科最需科普、最易产生误区的十大疾病问题》等5篇文章,总阅读量破百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话语受到网友的欢迎。
此外,徐奔发现,医患矛盾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医疗工作存在严重的误会。为了能让更多朋友了解医生的状态和医生的真实想法,他选择走上荧屏,先后参加了重庆卫视《征服全场》、浙江卫视《谁敢站出来》、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等多档电视节目的录制,均有优异表现。虽然,有些节目与医疗不完全相关,但是徐奔却巧妙地将自己的从医历程及医学人文所感融入到了节目全程之中。节目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徐奔表示:“这也算自己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医者路漫漫,荣誉催人奋进
“获得学生年度人物称号,让我感到深受鼓舞。因为,自己在取得多方面成绩的同时,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徐奔把获得这项荣誉视为一种激励和一个全新起点。他愿意在“全能医生”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努力取得更多的精彩。谈及下一步的目标,徐奔表示,目前他已留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成为了一名泌尿外科医生。未来一年,他要努力快速提升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在手术操作上获得质的飞跃;继续打造健康阳光向上的青年医生形象,努力通过媒体传播医患和谐的正能量。
徐奔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一点建议:“千万不要死读书,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尽可能多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现今社会特别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医生。”他认为,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同学们要敢于尝试未知领域,敢于探索新鲜事物,充分挖掘自身巨大的潜能。徐奔还表示,持之以恒的动力、绝不放弃的毅力、不怕吃苦的努力,是支撑医学生乘风破浪,走向成功彼岸的三种“力”,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
不停歇、不疲惫、不失方向、不忘初心,徐奔正在通向成为一名新时代全能医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