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9

【教授茶座第7期】刘伟教授谈经济与人生

10月1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第7期“教授茶座”在经济学院咖啡厅举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经济学院刘伟教授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20位同学围绕经济与人生这个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后,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10级博士生任庆鹏第一个提问。作为正在求职的准毕业生,他提出了当代青年所面临的一个宏观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各种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人在这种巨大的历史节点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进行人生规划?”刘伟从大小两个角度剖析了这个问题。他首先强调目前青年人的迷茫来自于选择太多,是一种“幸福的痛苦”。他讲述了自己从在北大荒做农工到北大读书的经历,鼓励青年人在当下加强对个人偏好与历史机会的思考。小的方面,刘伟认为个人选择也要强调“快乐就好”。他建议青年人选择有激情有冲动的事业,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他说:“我在北大已经教了30年书,中途有很多机会转行,我有过犹豫,但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我觉得教书很开心。我很享受在北大的工作,有时候写稿子写到半夜,甚至难以入睡。或许我经商真的能给社会带来很大财富,但我可能不快乐。而现在,我是快乐的,我要继续快乐着我的快乐,希望同学们也是如此。”

随后,一些同学也问到自己关心的经济专业问题。刘伟一一耐心解答。来自经济学院的14级本科生谢潘宜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市场经济是否与人文道德相悖?”刘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表示,经济规律讲的是客观,而道德追求讲的是超越,经济规律和道德追求可能是有冲突的,而且这种冲突可能是永恒的。但同时他又强调物质文明的增长并不建立在人精神堕落的基础上,更不意味着同情的丧失和道德的沦丧。经济本身即有经济伦理和经济道德,导致道德败坏的不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守,而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

针对有同学提出的对所学专业不喜欢,不知道如何克服沮丧心理,刘伟说现在的高等教育,更应该强调的是对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死板的专业训练。本科阶段最重要是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完成一个人学术热情、学术感觉和学术经验的积累。

来自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车玉媛同学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找到既是自己喜欢又具有社会价值的事业”。刘伟表明这是一个主观的体验,他以自己的业余爱好钓鱼为例,钓鱼时的期待和鱼儿咬钩那一刻的欣喜能带给他无比的快乐。他希望青年人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具有那种不可名状的欣喜和期待的事业。谈到这里,他说:“我这辈子只待过两个地方,一个是北大荒,一个是北大。我在北大荒种田,到北大后,就是按部就班的读书、写书、教书。我的人生很简单,没有很大的跌宕起伏,但我很快乐,我喜欢我的岗位。我时常想,北大的教学岗位不会辱没任何人的才华,因为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和宽阔的施展空间。我只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唯有兢兢业业,诚惶诚恐,方能不负工作,不负学生,不负社会的期待。”最后,他建议同学们在面临多种多样的职业选择时,记住两点:享受和敬畏。

活动结束时,刘伟与同学们合影留念。他还写下寄语:“祝同学们在学习中享受幸福,在幸福中收获成长。”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于上学期创办,至今已举办7期。今后,学生工作部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也将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各场次活动的报名通知、新闻动态和“教授茶座”微语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