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教授茶座第94期】白建军谈“人人都有过我之处,我与人人都不同”

 

4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举办第94期教授茶座。北京大学法学院白建军教授就“通识教育与跨学科研习”这一主题与同学们深入交流。

 

茶座现场

 

白建军教授从发挥跨学科才能的例子入手,引出跨学科研习的主题,他举例谈到,一名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融合起来,用算法挖掘海量判决书文本的共性,发现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规律和必然的合理性;还有一名同学应用了法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用量化的方法区分故意杀人罪的量刑,并发表高水平论文。此外,他提及自己在北大教书时还时常去旁听其他学科老师课程的经历,表示其他学科的课程对自己的教学大有裨益。通过这些真实的经验原型,白建军教授认为,通识教育、跨学科研习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有利于解决重大复杂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什么样的金字塔最高?”这是白建军教授向现场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白建军教授认为,是底盘的大小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底盘越大,所能承载的高度越高。而底盘是什么?白建军教授表示底盘就和通识教育和跨学科研习同音共律。

 

白建军教授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白建军教授继续把“底盘”剖玄析微,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意思就是指学科的跨度,每个人除了自己的“主饭碗”,还需有一块“自留地”。白建军教授以自己跨学科做实证研究的亲身经历为例,谈到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学科交叉融合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来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关于通才和专才,白建军教授认为,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典型的通才或者专才,真正的通才是知晓找到正确专才合作共赢;专才亦然,应该知晓与哪个学科框架融会贯通,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白建军教授表示,“底盘”的第二层含义,不只是知识跨度大,还包括大跨度的体验和实践。双料或多料学位并不一定代表是跨学科人才,重点是究竟做过什么,是否做到了力学笃行。白建军教授结合自己年轻时的插队经历,说明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很多事物不一定会按照我们设想的路线发展,必须服从它实际的发展规律,只有顺着规律走,才可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目中的应然。所以大跨度的体验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必要,航海梯山,不论成功失败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主持人与主讲人

 

 

白建军教授强调“底盘”的最后一层含义,是指心的容量。白建军教授表示,来到北大之后同学存在心理落差是普遍现象,每个人都被或多或少的压力困扰,不只是同学之间,甚至老师之间都存在同行压力。但如果一直沉浸在压力带给我们的压迫感中,会缩小一个人的格局并带来很多消极负面的影响。那么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该怎么办?白建军教授为同学们带来自己独创的“解压秘籍”——人人都有过我之处,我与人人都不同。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要真心承认别人的过人之处,自己成功的时候,也要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是一种双向解压法。白建军教授认为,一个人心纳百川,再加上十八般武器,满怀喜悦的工作一生,这是人生最大的经济。

 

白建军教授认为,知识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课堂知识,也可以说是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这很重要,是你达到毕业的必要条件。第二类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知识,即是各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当你离开学校后会遇到各种问题,你必须有足够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这类知识能让你受益终生; 第三个是如何组织知识的知识,就是把各种知识围绕一个问题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体系,甚至你会因此成一家之言。这是知识的三种类型及其对学者的意义。

 

关于如何选择所跨学科,白建军教授认为兴趣是第一要素,他强调,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核心的任务不是发现未知,而是发现自己。白建军教授鼓励同学们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让兴趣带着你去找本领域之外的要跨出去的相关学科,去寻找自己内心当中的一座金矿,找到毕生的快乐和追求。

 

同学提问

 

有同学询问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层面的办法来帮助同学们克服压力,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白建军教授指出,的确存在一些学生过于看重绩点的现象。个性的发展应当被提倡。但是制度干预只是辅助手段,我们不应该过度依赖于制度,最重要的是靠自己,自己去实践,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从心态上彻底突破和改变,才能自强自信。

 

有同学对学科交叉表示疑惑,表示目前很多情况只是把两个学科的课程加在一起,简单做了加法,询问如何能够实现一种纵向的融合。白建军教授认为,简单加法是不可取的。他提出判断学科是不是做加法的简单标准,即去掉某一部分内容,原来的内容是否还成立。如果还成立,说明这只是简单加法;反之如果拿掉一块内容的时候,大的逻辑链条断了,这种就叫做深度融合。关于如何做到深度融合,白建军教授指出,更多的应该从问题出发,问题是最好的导师,跟着问题走多半来说都会融合的比较好。

 

 

 

 

同学提问

 

有同学询问如何让法学研究“出圈”,影响到法学以外的学科。白建军教授表示,关键是要先从纯学术圈跳出来,把学问变成工程,变成社会方方面面有关的人共同参与的一种法律实践。

 

有同学提问如何可以让自己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上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领会不同学科思想源泉的共通性。白建军教授表示,联想能力是关键的,在跨学科学习的时候,学会尝试用另一个学科的眼光去解读你跨出去的那个学科的问题。白建军教授列举了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经济学背景)和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医学背景)的事例,来说明不同学科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共通性。有同学提出问题,面临很多觉得有兴趣的事情该怎么抉择。白建军教授表示,觉得很多事物有趣是非常可贵的, 选择的关键也在于是否能够有充分的想象力。一个人想到多远,这座人生金字塔的底盘就有多大。白建军教授鼓励同学们从心出发,去探寻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未来的想象与渴望。

 

 

 

 

现场合影

 

活动最后,白建军教授与在场同学合影留念,并为同学们写下寄语:“人人都有过我之处,我与人人都不同。” 参加此次讲座的同学表示,白建军教授关于通识教育与跨学科研习的讲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妙语连珠,更是鼓舞了同学们多进行跨学科交流和学习,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

 

 

 

 

白建军教授为同学们写下寄语

 

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多学科交叉融合已逐渐成为常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目前,新的交叉学科分支正在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北大学子更应当认识清楚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努力成为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第94期教授茶座•微语录

 

微语录•一

案例是法制的细胞,背后存在肉眼看不到的共性和规律;千万份判决书背后,存在一些法官不约而同的做法,这背后必有其合理性,怎么把合理性挖掘出来,怎么透视大量事实背后的规律?可以使用计算机阅读电子裁判文书,将反复出现的语句提取出来,探索规律。

 

微语录•二

教育不仅限于给学生传授知识,也需要唤醒学生已知的东西,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大学教师最难的就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把深奥的东西变成大家都能听懂的东西。

 

微语录•三

学校和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尊重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微语录•四

你要相信,能够进入北大,内心当中一定有一座金矿,只是可能现在还没有找到。

 

微语录•五

做研究是一种乐趣,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跟着兴趣走,让兴趣带领你跨出本学科去找寻更广阔的天地。

 

微语录•六

想象力既是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想象,也是对自己未来目标的想象。这种想象力不是来自于大学教育,而是在七岁以前的童年经历中就已经形成。

 

微语录•七

一定要有自己的学科布局,学会组织自己的知识。

 

微语录•八

如何快速进入其他学科?一是兴趣使然,二是问题导向,三是偶然机遇。

 

微语录•九

做实证研究要真正出去体验、去感受、去失败、去尝试,这也是自身感受跨度的一种含义。

 

微语录•十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尝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理解、思考如何解决,使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融会贯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