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从北大到军营——北京大学征兵工作侧记
作者:国防工作办公室
导语:5月2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征兵工作办公室组织的2017年征兵现场咨询活动在新太阳学生中心北侧举行,人民武装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爱国军友会的13位退伍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咨询活动,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国防大学教授王洪福大校也到现场进行了指导。工作人员围绕大学生征集时间对象及基本条件、应征报名的基本程序、优抚政策、体检注意事项、入伍后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同时广泛宣传兵役法规、解读征兵政策,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应征入伍相关信息。退伍士兵们还热情洋溢地唱起了军歌,嘹亮的嗓音、威武雄壮的气势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围观。同时,他们也向前来咨询的同学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军报国,在军营锤炼自我的经历,“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快慰”,他们鼓励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军,在军营的广阔天地中让青春焕发光彩。
2017征兵现场宣传咨询
当你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会立正的时候,你才学会真正的立正。
这是热播军旅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老军长石光荣对孩子的一句告诫。而在2012年入伍的地空本科生王剑男看来,这句话是要在隆冬绵长的深夜里,经历几个小时的军姿站岗后,才能彻底领悟的。
和王剑男一样,每年北大都会涌现一批肩负家国理想、和平使命的大学生,他们在从军梦的鼓舞和学校参军号召之下,为国防事业源源不断地贡献着青春的力量。自北京大学2005年首次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起,这支队伍在2016年已经壮大至77人。
2016年老兵退伍欢迎、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合影
一颗种子:上下齐心,全程陪伴
“北大骄子、好兵高明”的事迹鼓舞了一批又一批怀揣着从军梦的燕园学子。践行一份儿时的信仰,在最好的青春里打磨自我,成了大多数燕园新兵入伍的原因。
2010级医学部本科生赵雪蓉在部队大院儿长大,“看惯了大院儿里笔挺的军装,耳濡目染,对解放军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和敬仰。”这颗种子在她心中早早萌芽,却因视力要求几经周折。班主任深知她的执着,第一时间告知她征兵政策放宽了对大学生的视力要求的消息,雪蓉丝毫没有犹豫地,开启了来之不易的深蓝色的梦。
2015年,来自心理与认知学院的宋玺同学表达了加入南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的强烈愿望,这位巾帼英豪在毕业前夕立誓:“我觉得,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海军陆战队的生活一定会让我的军旅更加精彩!”
当前学校在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和北京市政策之外,专门于2015年颁布了《北京大学学生参军人伍奖励支持办法》,其中增加了多项专属北大人的新政策,鼓励更多的同学执笔从戎,承担起北大人应该承担的光荣义务。多年来,从入伍开始、到服役、退伍复学、再到毕业、就业,学校的老师们,以全面细致、精准服务的理念,陪伴每一位北大士兵的成长过程。
过去几年中,学校领导老师分别赴云南、新疆、河南、湖北、河北、山西看望了正在部队服义务兵役的大学生士兵,带去了来自母校的关怀、鼓励与问候。针对退伍士兵,学校推行更周到的服务,也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国防工作办公室主任李纬华介绍说,学生资助中心及时为他们办理学费减免手续,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他们做好就业服务。去年在安排欢送新兵的同时,首次安排了老兵退伍欢迎仪式和新退伍同学座谈会,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返校后的学习生活。
以成长成才为指引的征兵工作育人体系依旧在日臻完善之中,而每一位北大学子的从军梦,也因为这样坚实的保障而走得更稳当。
一场洗礼: “忘记”而又牢记北大人身份
去年的新兵入伍欢送会上,外国语学院2010级本科生李振天的一番感言引起了到场每一位的共鸣。作为往年退伍老兵,他一方面建议入伍新兵“忘记”北大人身份,服从指挥、融入部队,另一方面鼓舞新兵在身体素质过硬、军事技术娴熟后“记得”北大人身份,不忘初心,力求思变。
这群学子肩负北大的荣誉和社会的期望,将修身齐家的小梦想融入家国的大梦想中,他们从仰望星空走向了脚踏大地。
“从学生到战士,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艰难的蜕变,期间不只有成功的欢笑,也有汗水、血水、甚至偷偷洒下的泪水。”曾在服役期间受“优秀士兵”嘉奖的王剑男,在挫折与磨砺之后,总结出了“少说、多听、多学、多做”的工作信条。
赵雪蓉对这种矛盾和落差也毫不言讳,部队的“标准化”手段、看评比的做法让她不甚适应。但新兵连的一次罚跑,让原本只求“不掉队”的她,在战友们卯足劲儿的背影中萌发了斗志,开始重新思考和珍视部队的价值理念。“北大的教育培养了我用兼容并包、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而部队教会了我用坚韧不拔、敢于亮剑的精神去承担责任。”
“部队的两年对北大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园子里的我们往往思虑过多而有时显得目高于顶。”程春晓对于常常被问及的“你是北大学生,怎么想到跑来部队当兵?”的问题,更喜欢用实际行动来回答。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2011级本科生黄萧玮则说,“军旅生活并不同于预想中那般轰轰烈烈,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岗位的坚守,要为祖国站好岗”。
两年时光,作为军中再普通不过的战士中的一员,他们承受过入伍以前难以想象的身体上和思想上的挑战,也体味过平凡到尘埃里的、日复一日的寂寞,而这种持续的、全方位的磨砺,让他们至今获益匪浅。
家国情怀无疑是每一位战士的精神标杆,而北大学子更应有理想、有抱负,有大的格局。
政府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韩宇皓就是受到这份感召而行动的。2016年暑假,他参加的海军和高校联合组织的航海实习活动,坚定了他参军入伍、献身国防的决心。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丁炎则因为感同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神往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而义无反顾地踏上军旅征程。
在祖国边防戍守的2013级本科生胡司盾,虽已淡却了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忧思,却依旧能切身感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一次在哨位上执勤时,他凭借出色的翻译能力和应变能力,解决了一位入境外籍旅客的遗失行李的紧急情况,“当那位旅客再次从入境通道经过我的哨位时,他对我伸出了大拇指,当时我感觉身为一名边防官兵,无比荣耀。”
和平年代的家国使命,必须由一个个小小的“螺丝钉”来完成,而每一位北大走出的军人,都深知这份“壮怀激烈”之下实实在在的使命,也跟更能体味思乡恋家的情绪之中的深重责任。
舍小家为大家,这堂在学校无法教授的课,却是部队里的日常和必修。每当重大节日,万家团聚、举国欢腾之时,往往是军人最紧张的时刻。2013年春节,作为空军地空导弹兵的拉海荣与战友一起执勤。大年三十的晚上,远处村庄的星星点点的烟花绽放,团聚的喜悦浸染着漆黑的夜空,海荣和战友必须紧握手中钢枪、笔直地守卫岗亭。“那时候我在想,军人就要敢做他人不敢之事,甘做他人不甘之事。”
既然选择了这身戎装,便站成一柄钢枪,为祖国母亲散发光与热。
一声号角:无悔选择,奉献未竟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一句歌词,也是北大学生士兵的微信大群的群名。
上马能击贼,下马赋诗书,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这是北大学子,尤其是这群学生士兵的在军队时自我要求。每到新秋,总会有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奔赴祖国的高山戈壁、大漠海疆。待他们归来,依旧能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依旧是无悔选择,继续着奉献的事业。
近年来,北京大学形成了完整的国防教育体系,这其中常见老兵们的身影。从去年开始,退伍老兵王馨安、王剑男等就一直担任国防生辅导员,带领国防生训练。伍昕钰、王世杰、常伟还担任着学生党支部书记,王世杰担任武装部助理并参加组织军训工作;王馨安、王剑男担任“当代国防”、“孙子兵法导读”和军事理论课的助教。
以老兵身份回馈母校,以朋辈身份感召新兵。“军营的两年让我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现在,国际关系学院12级本科生马孰若就以国防生辅导员身份,传递着他的信仰与收获。“他们很多都是自发来帮我们做工作的”,征兵办公室的老师们欣慰地看到,经历过军营洗礼的这群学生,依然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扎根。
除了在征兵工作之中出力,还有退伍老兵渴望以专业知识报国,已经获得本专业保研资格的拉海荣就是其中一员。身为军人,他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周边安全问题;而身为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服役经历也让他“希望学有所用,更渴望自己的军人身份有所用。”
营盘铁打书青春未竟,戎装卫国歌燕园豪情。初夏的阳光有些炙热,一如嘹亮的征兵的号角。向前,向前,向前!这支北京大学学生士兵的队伍将日益壮大,且永远无畏无悔地向着太阳。
(校报记者:马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