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教授茶座第84期】孙玉文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020年10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举行第84期教授茶座,中国语言文学系孙玉文教授莅临茶座现场,就“使用《诗经》典故之道”这一主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茶座现场

 

孙玉文认为,对于《诗经》典故的理解因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以《卫风·河广》为例,《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句子即引自“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之句,而有些注释将其解为“像一片苇叶”,这便有了理解的偏差。对于古诗文引《诗经》典的注释问题,孙玉文认为,我们在注释古诗文用典时,一定不能以今。对于严谨的学术问题,更不能当一个“差不多先生”,我们必须要刨根问底、推理严格,根据实际的材料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于《诗经》的理解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太程式化。

 

有同学询问,面对纷繁复杂的解释,如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性判断和深刻体悟。孙玉文建议首先从读懂语言文字开始,结合上下文探求文本的原义,在尊重原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看法,寻求自身的理解,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体系。

 

同学认真聆听

 

当有同学谈到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名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时,孙玉文指出,同学们可以先从了解名物本义入手,再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比如菖蒲,本是一种草本植物,在《陈风·泽陂》中因作者睹物思人,便承担了情感表达的作用(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后在文学作品中亦多见。同时,孙玉文建议同学们从熟悉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物入手(如乔木、扶苏等),来理解《诗经》等文学作品,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以名物意涵解读文学作品的思维模式和研究径路。

 

活动最后,孙玉文与在场同学们合影留念,并给同学们留下寄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现场合影

 

孙玉文为同学们写下寄语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此次教授茶座从经典出发,带领同学们走进《诗经》的世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和研究者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拾贝”,在厚重的文化滋养中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还可以加深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在追本溯源中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自信。

 

正如孙玉文教授所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学术追求才能造就传世的经典作品,勇攀学术高峰、延续中华文脉任重而道远,需要同学们上下而求索!

 

84期教授茶座·微语录

 

微语录·一

对待学问,你不能当一个“差不多先生”,我们要刨根问底。

 

微语录·二

《赤壁赋》说“纵一苇之所如”,这是用的《河广》的典。王力先生的注释就很好:“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有的版本说这是“像一片苇叶”,这就有问题了。而且苏轼是要用典的,你把他这个忽略过去,苏轼是不答应的。

 

微语录·三

我们注释古书的用典,一定不能以今律古。

 

微语录·四

王力先生就强调讲古汉语修辞,主要要解决用典的问题,我觉得王先生这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我们到现在典故研究还特别不够,这是一般人经常忽视的。

 

微语录·五

以往一般认为《诗经》是劳动人民写的,但《诗经》第一篇就很难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劳动人民是不可能称“君子”的。还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然有琴有瑟,有钟有鼓,怎么会是劳动人民呢?

 

微语录·六

孔夫子让孔鲤读《诗经》,首先是能让思想纯正,“思无邪”,其次是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人的性情怎么培养出来的?我觉得还是要有知识。你要多读,才能修身养性。

 

微语录·七

现在解读《诗经》,就像我们写了作文之后要改,改了之后可能比原作更好,但那不是原作。毛传讲了之后,后人又提出了新解释,相当于我们写完作文之后改一下,可能比原作好一些,也可能不一定好。

 

微语录·八

求真和习惯之间怎么处理?我说最好是要求真,我相信当你把道理讲透了之后,人们自然会接受你讲透的那个东西。但不可能一下把这些解释扭过来。教材要先把正确的东西传达出来,让老师、家长、学生慢慢去选择,这是我的办法。

 

微语录·九

我们推理一定要很严格。材料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一定要抠得细一点,不能违背逻辑,过度解读。

 

微语录·十

语言文字要读懂,至于言外之意,前人传下来也有不同看法,但毛传郑笺是比较好的,应该是有根据的。有些东西无法追根溯源,只能尊重故训。

 

微语录·十一

对《诗经》的理解不能一刀切,不能程式化。上百年来我们对《诗经》已经形成了解释的习惯,习惯的东西很难改,因而我们任重道远。

 

微语录·十二

我们现在对《诗经》的解释太注重生物学分类,“采采芣苢”就注释为采个车前草,那采“芣苢”干嘛呢?我们要理解这些名物背后的意涵。

 

微语录·十三

汉儒对《诗经》的很多解释并不是牵强附会,是有言外之意,有内涵的文化含义的,这一点你一定要知道。

 

微语录·十四

今人读《诗经》,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读懂的。不懂名物,不懂“赋比兴”,怎么读?

 

微语录·十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讲的。我看过很多人说治学方法,还是这句最好。

 

 

北大“教授茶座”作为学生工作部主办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和名师大家一起品茶畅谈,近距离聆听师长经历、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动通知并分享教授茶座微语录,敬请关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