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5

【未名星·学生年度人物风采】破茧成蝶,成长燕园 ——记第九届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0级本科生闫冰

来源: 教育宣传办公室

人物简介: 闫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0 级本科生。她学习成绩优异, 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曾获得“Honors”学术荣誉奖一等奖;2011 -2013年连任学院 2010 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为人谦虚热情, 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2011年和2012年均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标兵。即将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博士。

       四年前,带着一纸录取通知书和满满的憧憬,她走进燕园,看到一个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永远不会缺少满腹经纶的老师、理想高远的学子,不会缺少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这样的氛围下,她不敢也不甘松懈,她要努力融入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人。她不断思考什么是大学,该如何度过这四年。很快,她给出自己答案:要让自己不断成长蜕变,毕业时如蝴蝶展翅般收获更自信、更优秀的自己。
       和许许多多的化院同学一样,因为对变化莫测的化学反应的喜爱,闫冰选择了化学专业。初入燕园,就常听师兄师姐们讲起化院学习的辛苦,可是,她不要大学是单调灰暗的,她希望能全面地锻炼发展自己,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和课余生活都要多姿多彩。
学习——直面挑战,勇攀高峰
       学习是闫冰大学生活绝对的主旋律。化院是个时时刻刻都充满挑战的地方,一本本厚厚的教材要慢慢啃下来,繁重的实验课和实验报告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于是她每天穿梭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并严格地规划自己的时间。
       随着学习的深入,她不再满足于教材上几百岁的成熟理论,她渴望了解化学科研的前沿,想知道现在的化学家们在关注什么。于是,闫冰在大二时就加入了高松院士的课题组,研究方向是稀土单分子磁体。这是一个交叉度很高的领域,不仅需要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计算化学的背景,还需要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这些对于大二的她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她阅读了许多书籍和文献,同时积极参与课题,让理论和实践能够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她申请到莙政基金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顺利结题;此外,和乔禹森同学合作获得了北京大学第21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三等奖。在投入科研的过程中,她深刻地体会到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乐趣,也形成并强化了她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做人做事原则。今年夏天,闫冰将赴美攻读化学博士学位,继续朝着她化学家的理想前进。 
工作——服务同学,提升自我
       作为新生党员,闫冰在入学之初就有意识地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希望能够尽己所能为同学们做些事情。她曾担任班委,军训时做副班长,党小组的组长,后来担任了化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党支部两届的党支书。担任党支书期间,和支委一起完成党员考察、发展和转正工作,组织支部主题学习和外出参观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喜欢。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支部结合化学学院的学科特点,在2011年国际化学年时与延庆县康庄镇苗家堡村开展红色共建活动2次,获得了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闫冰的工作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化学学院社会工作一等奖以及优秀党支书等荣誉称号。
生活——广结良朋,感受美丽
       大学的朋友往往是一生的朋友。或者一句平常的问候,或者直触心底的深谈,或者漫无天际的闲聊,或者尖锐恳切的评判,或者同住一个屋檐下朝夕陪伴,或者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课读书……相识于最美的年华,相扶相携朝着理想前进,这份情谊弥足珍贵。闫冰真诚对待着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并虚心向他们学习。朋友,是她在大学四年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闫冰从小学习二胡,二胡和音乐一直是她从内心寻找安宁、发现生活之美的方式。入校之初,她加入中乐学社民族管弦乐团,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音乐丰富的承载。每次排练,每次音乐会,训练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作为大四的学生,闫冰不得不面对毕业,可是她并不将毕业看作是一个结束,相反,她认为这正是她背负“北大人”的名字走入社会的开始。教导过她的每一位老师,同甘共苦的每一个朋友,听过课的每一间教室,停留过的每一个实验室,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闪烁的每一个念头……在毕业的日子临近时,这一切都愈发深刻明晰地镌刻在她最深的记忆里,陪伴她继续踏上新的征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