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30

【教授茶座第6期】严纯华院士谈学术精神与人生感悟

 9月26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第6期“教授茶座”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咖啡厅举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院士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20位同学探讨学术精神与人生感悟,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等参加了活动。

茶座伊始,严纯华院士用“正”作为开场白,鼓励同学们在这个信息内容鱼龙混杂的时代要做到想得正、做得正;感受和传播正能量。他用生动的比喻教同学们如何抵御负能量:“遇到负能量的东西,就像到了户外感到一阵冷风,其实只要热身起来就不会冷,只要用阳光心态去面对,就能感受到正能量。”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大学精神”以及北大对同学们的影响。严纯华院士谈道:“大学精神在于一个‘真’字。有了‘真’,才会有‘善’和‘美’。‘真’是对知识本身执着的追求,是对培养人才的不懈努力。”在谈及师生关系时,他表示:“那是一种融入血液、母子般的情谊。老师就是父母,课堂就是社会。要将理想的中国传统理念和现实结合,真正做到学高身正和无私奉献。”他还说,北大对同学们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正反两向的:从抽象思维到人文素养,只要有心吸收,只要用作正派,总能有所收获;同时北大的氛围容易使人眼高手低,这就要求我们本着“事在人为”的准则,脚踏实地走好大学生活中的每一步。

有同学对当前有些大学生不思进取、为了奖励盲目追求竞赛等做法提出了疑惑。严纯华院士认为其原因在于个人目标不明确。他强调,人应在行事前确定自己的目标,通过自省鞭策自己上进。针对奖励与学术研究挂钩的现实,严纯华院士坦言:“当原本仅作为雅趣的科研变为谋生的职业,就不可避免地引入功利心。”他希望科研回归到人类 “对未知世界求知的欲望”和“改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两个最原始的动力上来,鼓励同学们将学术竞赛当作“体现多样能力的好机会”。

部分同学希望在追求“真”的科研上获得一些建议。严纯华院士首先界定了“接受结果却不知其道理”的“以结果论”和“在痛苦中享受快乐”的“以过程论”两种态度,并鼓励大家:“做科研,一定要让自己在过程中增进认识。往往得到结果时,才会发现原来沿途的花花草草也是很重要的。”他还着重强调了独立科研的重要性,将其过程总结为“磨”和“摸”:“通过‘磨练’和‘摸索’,会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直观的感受,知道这个领域中大的科学问题在哪里。在研究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还要做到低头拉车的同时不忘抬头看路。”在英文阅读上,严纯华院士巧用“馒头和糖”的比喻,指出中文和英文学习主次分明而又缺一不可的关系。

谈到人生的选择,严纯华院士认为:“人生、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需要做减法,减掉自己不能的和不成的,慢慢就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的问题,他强调:“第一,要有选择;第二,在自己的选择不能被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要抱有一种职业的精神和态度。即便是面对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尽力把它做好,为下一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打下基础。”

活动结束时,严纯华院士与同学们合影留念。他还亲笔给同学们留下了寄语:“先做人,再做事,做好人,做好事,方能问心无愧。”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于2014年春季学期创办。今后,学生工作部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也将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各场次活动的报名通知、新闻动态和“教授茶座”微语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