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

【教授茶座第5期】杨芙清院士谈人生之路

来源: 教育宣传办公室

5月29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第5期“教授茶座”在光华管理学院院史馆举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杨芙清院士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22位同学围绕“人生之路”的主题展开了交流讨论。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副部长陈征微参加了活动。

杨老师在茶座开始时表示,为了参加这次茶座,对同学们的问题她都事先作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学们畅所欲言,话题不必局限于学术范畴,也可以一起讨论“人生的实践”等话题。杨老师说:“人生之路,既是奋斗之路、报国之路、奉献之路,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实践之路、实现之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周宗楷请杨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她的读书经历与感悟,杨老师便回忆了少年时期获得数学启蒙的过程。谈到曾因解题思路独特得到老师加分的事情,杨老师说道:“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要思考学习的规律,寻找不同方法之间的关联。”她还结合自己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爱好,建议同学们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不同的专业。

杨老师特别讲道:“一个人没有一直顺利的时候,我中学时的数学成绩是最好的,所以老师建议我报数学系,但是大学的第一次数学考试——微积分考糊了,当时我想不通,就给我的老师冯其庸写了一封信,想回到中学,冯先生回信说‘一个人的一生都会碰到困难,遇到挫折,都要经历坎坷,这种时候只有你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跨过挫折。回到原点是走下坡,只有往前走才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成就’。老师给我的教育,我终生受益。在那之后我解开了心结,很好地去注意别人是怎么学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把握学习规律,后来在江泽培老师的实变函数的课上考试,我考得最好,所以我的信心又回来了。”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王媛媛提出了如何克服瓶颈期的问题。杨老师认为,要把个人理想融入集体之中,集体的力量会克服个人成长的瓶颈。大学阶段,即青年时期,是人生的成长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要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把德和智分开。她说,五六十年代没有那么多诱惑,青年学生的思想都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以熄灯后去教师宿舍用报纸罩着灯“开夜车”,背着“饭盆”先去图书馆占座再去食堂打饭,都不觉得辛苦。杨老师在回忆被派往苏联学习的经历时说,因为怀着对国家的感恩,她格外能静心,能坐得住,在苏联她是第一次看到计算机,而编程序一次就成功了,连老师都很惊讶。

杨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握青春时光,严格要求自己,“青春一生只有一次,不能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常常有人说我看起来很年轻,我想这是因为我总和年轻人在一起,沾染了你们的朝气,使我心态年轻。我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追求,这种追求使我年轻。”

在回答光华管理学院尹俊同学问题时,杨老师谦虚地说:“我不是‘学术泰斗’,我仅仅是一块铺路石。科技发展很快,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才能作出贡献。我不过是团队中兢兢业业的一员,最多算一个带头人。带头人身上的担子很重,如果带头人领错了方向,影响的不是你自己一个人,而是一批人。”

在回答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乾同学关于择业的问题时,杨老师说:“工作无高低之分,人无贵贱之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别人也就会尊重你。”她希望同学们带着心怀感恩,服务社会的心态走上工作岗位,“机缘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怎么才能抓住机缘。我的建议是,为国家作贡献,顺应时代大潮流去成长。”她寄语在场同学:“勤奋出天才,务实创大业”,勉励同学们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处。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于本学期创办,至今已举办5期。今后,学生工作部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也将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各场次活动的报名通知、新闻动态和“教授茶座”微语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