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教授茶座第14期】陈佳洱院士畅谈科学与人生

来源: 教育宣传办公室

12月1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第14期“教授茶座”在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224室举行。北京大学原校长、物理学院陈佳洱院士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16位学生围绕“科学与人生”展开交流讨论。

活动现场陈佳洱首先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讲述了他眼中的科学精神。他认为:“科学不是谋生的职业,科学是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发现未知的规律,科学是需要献身的。”陈佳洱表示:“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后来落后了呢?几千年封建统治形成了偏重实用性的文化,我们没有像古人讲的那样去‘格物穷理’,好多事情只是到应用层面为止,没有追根问底。”在他看来:“现代科学认知的东西对大自然来讲只是冰山一角,占宇宙的5%都不到,我们如今对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都还不清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学生问:“大学阶段应如何读书。”陈佳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专业阅读必不可少,但人文阅读也不能偏废,特别是学一些哲学知识非常有用。”他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我大一时喜欢读书,印象最深的是前苏联一本小说中写到‘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因为你的存在而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这句话成为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讲到自己与书的故事,陈佳洱回忆起读过的书里提到居里夫人女儿对她母亲的评价:“作为一个人,她能从容牺牲、奉献所有而一无所取……她拥有一颗无论处于成功或逆境都不改变的、异乎寻常的圣洁灵魂!”陈佳洱说:“我那时读到这些故事,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震颤。我从书中汲取到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毕生奉献给科学的精神,我也正是因此踏上科学的道路并有了献身科学的信念。”

有学生提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您如何看待治学和治校二者的关系”的问题。陈佳洱说:“治学与治校有共通的地方,二者都跟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取决于你对于自身价值的愿景。”他表示:“治学跟治校,于我而言,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我的工作有所贡献,使周围的人们生活更美好。治学如此,治校也如此:把北京大学办好了,北大的学子走出学校就可以造福国家建设,造福社会发展。”

也有理科院系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理科生是否需要提高人文修养。”陈佳洱旁征博引,他说孔子在《大学》中就讲到“格物致知”的理念。孔子说:“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就是说,人们要尽力探求世界万物的道理(格物穷理),深入理解各种知识,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修养好个人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

在活动的最后,陈佳洱为学生们写下寄语——“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服务人民”。他对在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是未名湖边的莘莘学子,未来是你们的,你们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于2014年春季学期创办,至今已举办14期。今后,学生工作部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作客“教授茶座”,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也将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各场次活动的报名通知、新闻动态和“教授茶座”微语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