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

【教授茶座第8期】王博教授谈经典、生命与世界

来源: 教育宣传办公室

 10月30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的第8期“教授茶座”在光华管理学院院史馆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20位同学围绕“经典、生命与世界”这个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征微参加了活动。

茶座一开始,王博就针对“经典、生命与世界”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经典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在互联网时代,太容易获取太多垃圾信息,让你的思想混乱。得找个东西帮你理顺,这就需要读经典。大学不一定读太多书,读20本经典,一辈子受用。”他鼓励同学们多读经典,“通过经典去了解圣人,了解我们从哪里来,了解我们生活的时代;并帮助我们学会思考、设计和塑造未来”。他还谈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典,经典的变化代表了世界在变化。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生命并不是被限定好的,我们可以自己去塑造和设计。

针对同学提出的有关古代哲学与当代社会的问题,王博详细地阐释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他谈到,“无为”是“为”的一种方式,最初老子用来阐释有权力的人应当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无为是个人的自我节制,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世界,最重要的,是通过无为的方式,释放这个世界内在的活力和创造性。有同学提到了“酒”这个传统意向,王博认为“酒是水的形体,火的灵魂。酒的伟大,在于完美融合不相容的两种事物”。他还从政治上的酒、伦理上的酒、生命意义上的酒和艺术上的酒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还有同学从身边遇到的问题出发,询问生活中面对压力,如何调节心态。王博的回答颇有哲理:一个人没有在世界上打拼过、失败过、成功过,所谓的解脱都是虚妄。如果没在滚滚红尘中历练过,没尝过喜怒哀乐的滋味,即使换一种静的生活,心还是动的。面对困难时,不要想着逃避,“真正的解脱是对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克服,而非逃避。”他建议同学们:对未来可以有规划,但不要把规划当成死的东西。未来就在当下不断的学习、思考、理解中。

一位经济学院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与哲学专业的区别感到困惑。王博谈到,人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和生命是相通的。哲学思考关于人的根本问题,学哲学给人有德性和有智慧的生命。学科有分界,世界却没有分界,所以学科最终是相通的。东西方学者共同面对人生的问题,所以也一定能找到相通点。不论专业如何,“未来都在当下,我们都是经过现在,通过传统,塑造未来”;不论工作如何,“最珍贵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

有同学对“答应别人的事却不喜欢做,做的事情不快乐”这种矛盾的状态寻求帮助。王博坦言,有些事情是你必须做的,有些事情是你想做的;忘记必须做的,这看起来很有“诗意”,但恐怕也会使你“失意”。有的同学说环境太吵,不能学习,这不是世界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世界需要改变,而非抱怨。如果不能改变,就安顿一下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他还分享了自己的快乐之道。

活动最后,王博与学生们合影留念,并提笔写下了寄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软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中庸》”。最后,王博向参与活动的学生们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著作《庄子哲学》。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于2014年春季学期创办,至今已举办8期。今后,学生工作部将继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也将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等途径发布各场次活动的报名通知、新闻动态和“教授茶座”微语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