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9

【教授茶座第2期】袁明教授谈大学精神与青年视野

来源: 教育宣传办公室

4月8日上午,第2期“教授茶座”在光华管理学院院史馆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基金会中国董事袁明与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报名的16位同学讨论大学精神和青年视野。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副部长陈征微等有关老师参加活动。

“‘教授茶座’是一种创新,师生坐在一起轻松自由地聊聊北大精神,活动本身就是北大精神的体现。”袁明老师的开场白把同学们带到对大学精神和青年视野的思考和交流之中。

袁老师说,在不同时代的北大,总能感受到精神的昂扬和饱满。北大是能让人精神激荡的地方。我们需要思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社会精神对大学的影响。她谈到,支撑她生命和工作的动力都从独立思考而来,因而她希望大学生要学会和坚持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想想“未来的能力”。在她看来,“未来的能力”是潜在的大能力;知识、技能、见解和视野都是把握未来的能力。

有同学就如何坚持独立思考、克服成长中的迷茫和焦虑、做好职业和人生道路选择等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袁老师说,这些问题反映了时代的共性困扰,成长的困惑对生活的表象来说是“暂时的粗糙的现象”,“不要受眼前事项的左右,过了这一阶段就都会找到新的支点。”她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说:“在黄土高原扎根的八年时间里,总会想到远方还有个北大。她是心灵的归属和精神的支撑。”袁老师多次鼓励同学们自由地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位同学谈到自己从小热爱钢琴学习,报考北大时想选择西班牙语,但是最终未能如愿的经历时,袁老师说,当年自己也曾想学西班牙语,却学了英语,而正是英语学习让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实现价值。她认为,人生是不可设计的。时代比人强,实践比理论强。她建议同学们要坚定信心,“英语不仅是工具,它也是文化”,学习外语的同学具有做跨文化研究的良好条件。袁老师还结合同学的问题指出,人会经历很多生活元素,“感受它们,把不同元素综合到一起就是你自己。精神世界不断打磨,总会不断出现新的光彩。”

袁老师还和同学们交流了北大学生的气质、中国文化的自觉、国际化与本体性等问题。她认为,读书、阅历一旦真正融入内心就成为自己的精神内核,谁都别想拿走。今天,中国的文化自觉越来越清晰,我们要准备好给世界些什么。人对世界、时代和外界总会有所感悟。北大青年最重要的是要有时代感,既要有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又要有全球化的宽阔视野,全球视野就是给自己的定位。国际化和本体性将伴随终身。

活动结束时,袁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并亲笔写下寄语:“充实、勤奋、永远追求远处的目标,永远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教授茶座”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学生工作部将陆续邀请各领域的知名教授做客“教授茶座”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通过“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公众平台组织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发布“教授茶座”微语录。

返回